注塑模具型腔排位原則有哪些要求
注塑模具成形零件的設計一般要先設計模具型腔的數量和排位。模具的型腔不能簡單的套用機械零件的尺寸公差,塑件的尺寸精度寸會受到塑件結構,塑件原料和生產時塑件收縮率等很多因素的影響,所以,模具型腔的排位要遵循一定的原則,才能符合模具制造的要求。
模具型腔的排位原則要求如下:
1.流道最短原則:防止澆注系統凝料,還可節約鋼材及模具制造成本,提高注塑過程產品的合格率。
3.壓力平衡原則:使模具在注射時承受漲型力的合力靠近模具中心,與注塑機的鎖模力在同一條直線上,避免不平衡的流動導致分子取向不規則,引起收縮率不一致。
2.溫度平衡原則:使模具型腔各處的溫度大致相等,保證各型腔塑件的收縮率相等。
4.進料平衡原則:對于一模多腔的模具,同一塑件應從同一位置進料,以保證塑件的互換性;流道和澆口的大小、長短應與塑件大小相適應,盡量保證各型腔同時進料,同時充滿保證每個型腔進料均勻。
合理設計制造注塑模具成型零件的型腔,保證塑件的成型質量,提高模具的生產效率。
- 上一條注塑模具設計制圖有什么標準要求
- 下一條注塑模具裝配圖的設計要求